<
m7n1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明朝的那些事儿 > 第441章
    特别是祖宽,伏兵出现后,他非但没往前跑,反而亲自断后,就地组织反击,而他手下的关宁军,似乎也没有想跑的意思,左冲右突,大砍大杀,战斗从早上开始,一直打到晚上,伏兵打成了败兵,进攻打成了防守,眼看再打下去就要歇菜,撒腿就跑。

    前后三战,张献忠损失极为惨重,死伤无数,被打出了毛病,据说听到卢象升、祖宽的名字就打哆嗦。

    河南不能呆了,他率领军队,转战安徽。

    相比而言,高迎祥、李自成的遭遇,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——只有更惨,没有最惨。

    高迎祥第一次遇见卢象升,是在汝阳城外。

    据史料记载,当时他的手下,有近二十万人,光是营帐,就有数百里(连营百里),浩浩荡荡,准备攻城,看起来相当吓人。

    而他的对手,赶来救援的卢象升,只有一万多人。

    其实一直以来,官军能够打败民军,原因在于官军骑马,而民军只能撒脚丫跑。

    但高迎祥是个例外,我说过,他的军队,是重甲骑兵,而且每人有两匹马,机动性极强,而卢象升手下能跟他打两把的,只有关宁铁骑,且就一两千人。

    更麻烦的是,当卢象升到达汝阳的时候,军需官告诉他,没粮食。

    没粮食的意思,就是没饭吃,没饭吃的意思,就是没法打仗。

    一般说来,军中断粮一天,军队就会失去一半战斗力,断粮两天以上,全军必定崩溃。

    卢象升的军队断粮三天,没有一个逃兵。

    这个看似没有可能的奇迹,之所以成为可能,只是因为卢象升的一个举动——他也断粮。

    他非但不吃饭,连水都不喝(水浆不入口),此即所谓身先士卒。

    所以结果也很明显——得将士心,同仇敌忾。

    其实很多时候,群众是好说话的,因为他们所需要的并非粮食,而是公平。

    [1711]

    公平的卢象升,是个很聪明的人,经过几天的观察,他敏锐地发现,高迎祥的部队虽然强悍,但是比较松散,选择合适的突破点,还是可以打一打的。

    卢象升选择的突破点,是城西,鉴于自己步兵太多,骑兵太少,硬冲过去就是找死,他想到了一个办法。

    一千多年前,诸葛亮同志鉴于实在干不过魏国的骑兵(蜀国以步兵为主),想到了同样的方法。

    没错,对付骑兵,成本最低,老少咸宜的方式,就是弓箭,确切地说,是弩。

    诸葛亮用的,叫做连弩,卢象升用的,史料上说,是强弩,具体工艺结构不太清楚,但确实比较强,因为历史告诉我们,高迎祥的重甲骑兵,在开战后仅仅几个小时里,就得到了如下结果——强弩杀贼千余人。

    其实城西的部队被击破,死一千多人,对高迎祥而言,并不是啥大事,毕竟他的总兵力,有几十万人之多,但他的军阵中,有一个致命的弱点,导致了汝阳之战的失败。

    这个弱点,就是人太多。

    几十万人,连营百里,而据卢象升给皇帝的报告,高迎祥的主力骑兵,有五六万人,其余的大都是步兵以及部队家属。

    步兵倒还好说,家属就麻烦了,这拨人没有作战能力,又大多属于多事型,就爱瞎咋呼,看到城西战败,便不遗余力地四处奔走,大声疾呼,什么敌人很多,即将完蛋之类。而最终的结果,就是真的完蛋了。

    汝阳之战结束,高迎祥的几十万大军就此土崩瓦解,纷纷四散逃命,但高迎祥实在有点军事水平,及时布置后卫,阻挡卢象升的追击。

    其实卢象升也没打算追击,一万人去追二十万人,脑子有问题。

    但今天不追不等于明天也不追,卢象升看准机会,跟踪追击,在确山再次击败高迎祥,杀敌军数千人。

    卢象升的亮相就此谢幕,自崇祯八年五月至十一月,他率绝对劣势兵力,先后十余战,每战必胜,斩杀敌军总计三万余人,彻底扭转了战略局势。

    当然,高迎祥并不这么想,他依然认为,失败只是偶然,他所有的兵力,是卢象升的几十倍,战略的主动权,依然在他的手中,今年灭不了你,那就明年。

    这个想法,让他最终只活到了明年。

    [1712]

    十一月过去了,接下来的一个月,是很平静的,卢象升没有动,高迎祥也没有动,原因非常简单——过年。

    无论造反也好,镇压也罢,都是工作,工作就是工作,遇到法定假日,该休息还是得休息。

    休息一个月,崇祯九年正月,接着来。

    最先行动的,是卢象升,他行动的具体方式,是开会。

    开会内容,自然是布置作战计划,研究作战策略,讨论作战方案。

    相对而言,高迎祥的行动要简单得多,只有两个字——开打。

    从心底里,卢象升是瞧不上高迎祥的,毕竟是草寇,没读过书,没考过试,没有文化,再怎么闹腾,也就是个草寇,所以对于高迎祥的动向,卢象升是很有把握的:要么到河南开荒,要么去山西刨土,或者去湖广钻山沟,还有什么出息?

    为此,他做了充分的准备,还找到了洪承畴,表示一旦高迎祥跑到西北五省,自己马上跑过去一起打。

    然而高迎祥的举动,却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。

    闯王同志之所以叫闯王,就是因为敢闯,所以这一次,他决定攻击一个卢象升绝对想不到的地方——南京。

    当然,在刚开始的时候,这个举动并不明显,他会合张献忠,从河南出发,先打庐州,打了几天,撤走。

    接下来,他开始攻击和州,攻陷。

    攻陷和州后,他开始攻击江浦,江浦距离南京,只有几十公里。

    如果你有印象的话,就会发现,两百多年前,曾经有人以几乎完全相同的路线,发起了攻击,并最终取得天下——朱元璋。

    高迎祥同志估计是读过朱重八创业史的,所以连进攻路线,都几乎一模一样,可惜他不知道,真正的成功者,是无法复制的。

    朝廷大为震惊,南京兵部尚书立即调集重兵,对高迎祥发动反攻击,经过几天激战,高迎祥退出江浦。

    退是退了,偏偏没走。

    他集结几十万人,开始攻打滁州。

    至此可以断定,他应该读过朱重八传记,因为几百年前,朱元璋就是从和州出发,攻占滁州,然后从滁州出发,攻下了南京。

    滁州只是个地级市,人不多,兵也不多,而攻击者,包括李自成、张献忠等十几位头领,三十万人,战斗力最强,最能打的民军,大致都来了。

    所有的头领,所有的士兵,都由高迎祥指挥。

    高闯王终于爬上了人生山峰的顶点。

    他决定,进攻滁州,继续向前迈步。

    山峰的顶点,再迈一步,就是悬崖。

    [1713]

    惨败

    但至少在当时,形势非常乐观,滁州城内的兵力还不到万人,几十万人围着打,无论如何,是没问题的。

    几天后,他得知卢象升率领援军,赶到了。

    但他依然不怵,因为卢象升的援兵,也只有两万多人。此前虽说吃过卢阎王的亏,但现在手上有三十万人,平均十五个人打一个,就算用脚算,也能算明白了。

    卢象升率领总兵祖宽、游击罗岱,向滁州城外的高迎祥发动了进攻。

    双方会战的地点,是城东五里桥。

    在讲述这场战役之前,有必要介绍一下滁州的地形,在滁州城东,有一条很宽的河流,水流十分汹涌。

    我再重复一遍,河流很宽,水流很汹涌。

    这场会战的序幕,是由祖宽开始的,关宁铁骑担任先锋,冲入敌阵,发动了进攻。

    战斗早上开始,下午结束。

    下午结束的时候,那条很宽,水流很汹涌的河流,已经断流了,断流的原因,史料说法如下——积尸填沟委堑,滁水为不流。

    通俗点的说法,就是尸体填满了河道,水流不动。

    尸体大部分的来源,是高迎祥的部下,在经历近七年的光辉创业后,他终于等来了自己最惨痛的溃败。

    关宁铁骑实在太猛,面对城东两万民军,如入无人之境,乱砍乱杀。

    高迎祥很聪明,他立即反应过来,调集手下主力骑兵,准备发动反击,毕竟有三十万人,只要集结反攻,必定反败为胜。

    红楼梦里的同志们曾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:大有大的难处。

    高迎祥的缺点,就是他优点——人太多。

    人多,嘴杂,外加刚打败仗,通讯不畅,也没有高音喇叭喊话,乱军之中,谁也摸不清怎么回事,所以高闯王折腾了半天,也没能集中自己的部队。

    但高闯王还是很灵活的,眼看兵败如山倒,撒腿就往外跑,他相信,自己很快就能脱离困境。

    这是很正确的,因为根据以往经验,官军都是拿工资的,而拿工资的人,有一个最大的特点——拿多少钱,干多少事。无论是洪承畴,还是左良玉,只要把闹事的赶出自己管辖范围就算数了,没人较真。所谓跟踪追击这类活动,应该属于加班行为,但朝廷历来没有发加班费的习惯,所以向来是不怎么追的,追个几里,意思到了,也就撤了。

    [1714]

    但是这一次,情况发生了变化。

    我说过,卢象升是一个好人,一个负责任的官员。这一点反映在战斗上,就是认死理,凡是都往死了办。

    按照这个处事原则,他追了很远——五十里。